文 字 版

>>>简 介<<<

>>>音 频<<<

目 录

► 一、导 言
● 一份调查问卷和令人惊诧的答案
 龙树对“无自性”、“缘起”、“中道”的阐释,与现在的流行观点完全相反
● 大乘佛教思想发展的系谱
● 大乘经的兴起,初期大乘阿毗达磨——中观唯识的共同源头

► 二、龙树的地位
● 最早的大乘佛教倡导者:马鸣、龙树
● 最初论证大乘佛教思想内核“空”的人
● 所创立的中观思想体系,为大乘各派所尊
● 唯一在佛经中被授记的大乘学人

► 三、龙树的年代
● 汉语文献的记载:《大毗婆沙论》《法显传》《大唐西域记》
● 鸠摩罗什是最早记述龙树的人,在5世纪初年翻译了龙树的著作

► 四、龙树的生平
● 《龙树菩萨传》《付法藏因缘传》对龙树生平的记述
● 龙树的重要事迹:龙宫取经、得国王支持、为王子舍头、佛经授记、往生极乐

► 五、龙树的著作
● 鸠摩罗什所译署名为龙树的四部著作
● 藏传“六正理聚”
● 《中论颂》及其注释

► 六、归谬论证
● 思考:什么是“无自性”
● 龙树归谬法的五个例子:破因果,破运动,破变异,破坏灭,破存在
● 龙树的归谬论式:基于对方命题推导出相互矛盾的两个推论

► 七、封闭原则
● 封闭原则:一个概念的定义或描述,必将其指示对象,封闭于一个孤立不变的境地
● 只要认为事物存在,就等于主张它永远存在,导致常见。

► 八、怀疑主义前提
● 怀疑主义:悬置外部世界的存在
● 独断论:外部世界的存在性不言自明
● 轴心的转换:引入怀疑主义,悬置外部世界,从以存在为轴心,变成以概念为轴心

► 九、颠倒梦想
● 怀疑主义前提之下,概念成为唯一参照,封闭原则生效
● 每个概念都蕴涵自相矛盾,人类认知体系完全错谬
● 自相矛盾的概念不可能有对应的存在:方的圆、石女儿
● 龙树《中论颂》破斥我们的一切概念
● 方格与球的喻示:怀疑主义前提→封闭原则→概念的自相矛盾
● 颠倒梦想:从怀疑是梦,到百分百确认

► 十、自性
● 《中论颂》对自性的界定:非造作,无观待
● 龙树所破的自性:由言说概念所臆造并封闭了的指示对象
● “说有即是常”:只要起概念,就执著自性
● 第一颗宝石:存在就是有自性

► 十一、无自性
● 无自性的内涵:无自性 = 空 = 不生 = 如幻 = 无有 = 唯名
● 龙树颂文:无自性就是不存在
● 汉语中观文献:若无自性,云何有法?

► 十二、理解般若经
● 般若经:“若法无自性,则无所有”
● 《金刚经》三段论:所谓XX,即非XX,是名XX

► 十三、无自性的外延
● 起心动念,皆是自性执著
● 概念体系之外的真实

► 十四、龙树的空观
● 龙树的归谬论证:
  怀疑主义前提→悬置外部世界→转换轴心→封闭原则生效→导出自相矛盾→无自性就是不存在
● 我承认变化无常,我有自性思维吗?
● 佛教的修行就是克服惯性思维
● 纸上谈空与实践落实

► 十五、缘起与缘生法
● 思考:“缘起”是有生?还是无生?
● 缘起观的两个词汇———“缘起”(抽象名词)与“缘生”(形容词)
● 《阿含经》对“缘起”与“缘生法”的定义和区分
● 龙树的缘起观:缘起甚深是空性,缘生法是无所有
● 龙树对“因缘和合”、“相互观待”的批判
● 第二颗宝石:“缘生法”概念的归谬应用
● 龙树的概念关系图表:空、空性、无自性、无自性性、缘起、缘生法

► 十六、中道
● 思考:主张不常不断的存在,是中道吗?
● 龙树对断见的定义:先有而后无
● 无见和断见不是空过头了,而是空的不够
● 第三颗宝石:对预设前提的否定,无余否定,彻底的空,才是中道
● 般若经:说诸法坏灭是相似般若,说诸法常无是真实般若
● 中论难点:世间即如来,生死即涅槃,佛无法可说

► 十七、不立自宗
● 龙树没有自己的主张?
● 归谬与 “不立自宗”
● 悖论:“一切主张都是错的”

► 十八、二谛
● 思考:中道只是胜义谛,还是架设在二谛之间?
● 《中论颂》只有一处提到二谛,并非理论支柱
● 世俗谛的机制:依言说机制来解说胜义
● 世俗谛的内容:要被无条件否认
● 《无畏疏》的二谛定义:二谛不可能圆融

► 十九、须澄清的文本
● 罗什译 “以有空义故, 一切法得成”所造成的误解
● 关于龙树空观对伦理道德指导意义的思考

► 二十、原始佛教的空观
     ——人我空

● 无人我就是空
● 我必是常,五蕴无常故非我,故无有我
● 一个原则:若有,则是常;若无常,则无(仅适用于对人的考察)
 两个基本点:○ 人:无我/空;○ 法:悬置

► 二十一、说一切有部的空观
      ——人空法有

● 有部认为,人是空,法是有
● 自性是判断事物是否存在的标准
● 自性恒有不变,作用有生有灭
● 一个原则:若有,则有自性,若无自性,则无(通用于对人和外部世界的考察)
两个基本点:○ 人:无我/空;○ 法:有自性/有
● 有部理论所面临的问题

► 二十二、初期大乘的空观
      ——人法两空

● 般若经:人法两空
● “无自性即无所有”,“无常即是常无”,变化就是不存在
● 认识论转向:一切法空,是说凡夫所见所知的一切法都不存在
● 一个原则:若无自性,则无(通用于对人和外部世界的考察)
 两个基本点:○ 人:无我/空;○ 法:无自性/空
● 唯假施设,就是无物存在
● “自性”是所有凡夫的固有思维

► 二十三、龙树之前的空观
      与其后的走向

● 初期中观:空即是中
● 空观前传的脉络:共一个原则,“空”即无所有
● 空观后传:将空观落实到实践
 

► 二十四、从中观到瑜伽
      ——策略的转换

● 二自性:言说自性、离言自性
● 三自性:遍计所执自性、依他起自性,圆成实自性
● 落地模式:真实存在的离言运行机制
● 立场不变:否定言说自性;策略转换:肯定离言自性
 

► 二十五、从中观到中观派
      ——立场的转换

● 龙树以来的中观:中道立于胜义谛
● 清辨之后的中观派:中道立于二谛
● 二谛成为中观派的支柱性理论
● “缘起性空”理论的背后是二谛

► 二十六、从龙树到鸠摩罗什
      ——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

● 罗什译本“定无则著常”,“定无”的意义
● 入中道的两种方式:一味否定、部分肯定
● 龙树破斥“相续”,罗什主张“相续”
● 被罗什洗白的一首偈颂
● 对汉传佛教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