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公众号

封面 Home | 研究所简介 About Us | 项目介绍 Project | 专业概况 Sanskrit Studies at PKU

    

 

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梵语、巴利语专业

  梵语、巴利语专业成立于 1946 年,由季羡林先生创立,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梵文、巴利文学位授予点。可以授予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目前有教员 6人,其中博雅讲席教授 2 人,副教授4人。

  本专业属于人文研究的基础学科,以古代印度语言为基础,在印度学、佛教学、西域学三个领域开展对古代印度文明、佛教文献哲学以及中印文化交流的教学与研究。



   学 科 历 史

  印度学研究在北大具有悠久的历史。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,根据现代教育的学科建制开设新课程,其中就有“印度哲学”,由梁漱溟讲授。这是北大乃至中国大学最早的与印度学有关的课程。1920年,北大聘请俄国学者钢和泰(Baron Alexander von Staël-Holstein)讲授梵语、印度宗教哲学等课程。1928年,陈寅恪也在北大兼任过一学期的佛经翻译文学课程。1929年,钢和泰在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下创立中印研究所,先后汇聚了当时世界上研究梵语、藏语与印度学的大家新秀,如林藜光、于道泉、弗里德里希·韦勒(Friedrich Weller)、李华德(Walter Liebenthal)等。

  1946年,在傅斯年与陈寅恪的推动下,胡适与汤用彤主持创设东方语言文学系,由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季羡林担任系主任,梵语与巴利语成为东语系中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。1946年印度独立,1947年便派遣师觉月(Prabodh Chandra Bagchi)到北大讲学一年。1948年,金克木从武汉大学来到北大,加盟东语系。

  早期毕业的学生,很多都已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,成就卓著。他们中有以研究梵语写本《妙法莲华经》和翻译《摩奴法论》而在国际上知名的蒋忠新,著有《印度古典诗学》、主持翻译《摩诃婆罗多》并编译《梵语古典诗学论著汇编》的黄宝生,与黄宝生合译《佛本生故事选》又独立翻译《经集》的郭良鋆,翻译《惊梦记》、《大史》、《岛史》的韩廷杰,翻译《薄伽梵歌》的张保胜等。

  1978年,北大与社科院联合成立南亚研究所,季羡林担任所长。研究所甫一成立,就招收了一批研究生。这批研究生在80年代初毕业,至今大部分仍在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任职,成为国内印度研究的中坚骨干力量,其中有留在梵巴语专业工作的段晴和王邦维、任职于北大哲学系的姚卫群、任职于北大亚非研究所的尚会鹏等。

  今日,梵语、巴利语专业已发展出完备的本科生、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,毕业生多数从事与印度学相关的教学科研、文化出版等事业。





当 前 师 资

王邦维:1950年生,博雅讲席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际著名东方学、印度学、佛教学家

段 晴:1953年生,博雅讲席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际著名西域学、印度学、佛教学家

高 鸿:1970年生,副教授,主要研究梵语和印度教文献

萨尔吉:1975年生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梵语、藏语和佛教文献

叶少勇:1978年生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梵语和佛教文献

范晶晶:1984年生,副教授,主要研究梵语文学、西域与巴利语文献


梵语、巴利语简介

 梵语:古印度文献标准语,不仅用于佛教文献,也广泛用于哲学、宗教、文学、艺术等古典文献。

 巴利语:古代印度俗语的一种,主要用来书写佛教文献,现存完整的巴利语三藏。


本 科 生 培 养

  • 培养目标: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。本专业已毕业的学生,主要在研究院所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学术研究,也就职于出版、新闻、教育、外事等行业。
  • 培养要求:属于非通用性语言,学习梵语、巴利语这两门语言,是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。英语、德语也是必修的两门语言。除此以外,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印度以及中亚历史、佛教史、宗教学、中国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课程。
  • 核心课程:基础梵语、巴利语、梵语经典选读、德语、印度佛教史、印度哲学史、梵语文学史等。
  • 实践性教学:二或三年级赴印度学习一年
  • 修业年限:4年
  • 授予学位:文学学士
  • 招生时间:每隔4-5年招生,上次招生为2019年

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

  • 培养目标:具备解读原典资料的能力,以及结合二手资料基础上的综合研究能力。
  • 培养要求
    佛教研究方向:在所选课题范围内,硕士研究生应在论文中体现出对佛经原典的熟悉,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掌握,并在这基础之上有独到的见解。
    语言研究方向:应对所选课题范围内使用的语言材料正确理解分析,根据所选题目作出比较性研究或规律性探索。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。

  • 实践性教学:二或三年级赴印度学习一年
  • 修业年限:3年
  • 授予学位:文学硕士
  • 招生时间:每年

博 士 研 究 生 培 养

  • 研究方向设置
    1 古印度语言文学
    2 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
    3 佛经语言与文化研究
    4 古丝路文明
  • 修业年限: 4年
  • 授予学位: 文学博士
  • 招生时间:每年
京ICP备15037837号-1